检测到BCR-ABL1融合基因的相对表达为0.03%,说明什么?没有任何交际意义。“给你写一封长信,不是空洞的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八卦,而是有几个作用,第一,我真的把你当对手来讨论艺术和音乐;第二,我很想激发一些年轻人的感情,让父亲获得一些新鲜的养分,同时我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其他年轻人;第三,通过交流锻炼你的不仅仅是你的文字,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要时时刻刻做你们的警示,处处做‘忠实的镜子’,无论是在生活中,在生活细节上,在艺术修养上,在演奏姿态上。
的阳性结果表明BCRABL融合基因的存在。BCR/ABL融合基因具有高酪氨酸激酶活性,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使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细胞调控紊乱。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是否有BCR/ABL融合基因选择性使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目前积极采用BCRABL水平的检测,因为其简单、准确、意义明确,而且与细胞遗传学水平相比,BCRABL水平的检测会更简单,只需要验血,不需要骨髓活检。
意义是翻译的本质和生命。无论是成功的翻译还是口译,都离不开意义的传递,或者说意义传递的质量是口语翻译成败的关键。本文所要讨论的两个意义学派是在口译领域广为人知的口译理论和被视为语言学派代表的巴克胡达洛夫理论。法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丹妮卡·塞列斯科维奇及其同事和学生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创立了释意理论,也被称为交际释意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不再是语言层面,而是解剖口译中的意义传递现象。
强调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译者的任务是传达信息。将翻译视为一种交际行为而非交际结果是释意理论的一大特色,在他们看来,“语言在与译者的认知结合之前,只是一个没有任何交际意义的宏观符号”[5](p190)。苏联的巴尔胡达罗夫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理论,与当时世界语言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密切相关,它兼有语言学派和文学学派的优点。巴斯德是将符号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